![]() |
而我們在這裡最後一個階段的訓練,叫做儀器飛行檢定(CIR,Command Instrument Rating)。儀器飛行遵循的就是儀器飛行規則(IFR,Instrument Fyling Rules)。除了剛起飛或快降落時(飛機離地特定高度以下,每個機場限制不同)、或是有結冰的可能,儀器飛行是可以進雲的。飛進雲裡、或是能見度低時,飛行員就要全神貫注在眼前的儀器,來回監視姿態儀、高度計、方向儀、空速表等。沿路的飛行路徑、飛機定位,就要靠NDB、VOR、GPS等導航設施的輔助。機場如果有NDB或是VOR站台,通常會設計出一套儀器進場程序,只要IFR的飛機遵循特定的路徑及高度限制,儀器進場程序可以安全地把飛機帶到離地面較近的高度。雖然儀器進場程序的最後階段,仍然要恢復目視飛行,但對能見度的限制就比單純VFR飛行寬鬆很多。
所以IFR飛行的前5堂課,我們都在模擬機裡練習儀器進場程序,直到今天才上飛機玩真的。就算天氣晴朗萬里無雲,也是可以申請儀器飛行規則。而為了在大晴天也能模擬能見度不佳的狀況,起飛後沒多久,教官就會叫我們戴上頭罩(hood),讓我們看不到外界景色,只能看到眼前的儀器。相片中的model是Eric,他戴起hood後帥多了。第一堂課是飛往機場南方約58公里的Philip Island,島上有NDB及VOR站台,還有每到傍晚會游上岸的企鵝,可惜飛過去時是白天,在2000呎的空中應該也看不到小小隻的企鵝。做完VOR進場程序,在回家的路上,飛機就進雲了。窗外一片白茫茫的,感覺跟夜間飛行時差不多,只是夜間飛行時窗外是一片黑,而且至少還能看到地面的燈光,或是遠處其他飛機的閃光燈。進雲後真的看不到什麼,坐後座的我左看右看,最遠只能看到機翼兩端而已,飛機完全被雲牆包住。
![]() |
![]() |
以前看到雲就好像看到鬼一樣,現在總算能光明正大進雲,還真有種RPG升級的快感。另外,飛行時數累積到今天剛好是199.9,相當有趣的數字,像是超市裡大特賣的價格。但更大的意義是,竟然要破200了。雖然這實在不算什麼,平常帶我們飛的教官時數大概都有1500左右,但對我這個菜鳥而言,總覺得站在wind sock下,仰著頭等同學放單飛都還是不久以前的事,轉眼間已經快要飛滿回家必須的250個小時,可能再一個轉眼我就變成一天到晚在那邊「想當年阿...」的歐吉桑了,沒事還是不要亂轉眼比較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